第一堂課,小蝶老師就說來讀書是你們自找的......然後呢,圖資是否會繼續往前走,走向改名、改變.....,不要害怕,變化就給它變化,不要害怕圖書館三個字不見,何況我們現在學得已經很不圖資了。現今的圖書館已應有很多資工、資管、管理背景的人進來了,只是這些人對於圖書館工作仍然只視為職業而非專業,這就是我們要努力的。圖資人常常努力的目標常常是社會的需求,為了社會的需求而改變,這會造成了圖資領域沒有了根、沒有了基礎的學理,這未來可能讓圖資人未來會被取代掉。
沒有學理的學科,未來只有被取代的份!像大陸的圖資學習也朝向『管理』方面走,那是否未來圖資學科的走向如何呢?
成為學科的條件有四項:理論基礎、學術社群、工作職場、社會價值。
圖資學的理論基礎:先問問我們為何而存在,就會出現方法論、方法學。通常一般人認定的為找資料、儲存資料的地方,這是我們千萬不要放棄的一塊,因為這是大多數人認同我們的。
圖資學的學術社群:圖資的科系、學會、研討會、期刊....等,這樣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領域。
圖資學的工作職場:圖書館、出版界....
圖資學的社會價值:圖資存在的價值,其實跟教育很有關係,這是大家都會看觀看到的,這就是圖書館在解決『資訊落差』的問題。圖書館的工作在過去,最重要的焦點在於解決『資訊詰取』的問題(Information access),因為某人有種種因素影響,而無法取得他需要的資訊而需要圖資人的幫忙,這就是未來我們的工作有可能被Google取代的原因。
傳統的圖書資訊學的學術鑑別:
1900-1930,目錄學 (Bibliography)
1920-1950,文獻學 (Documentation)
1940-1950,科學資訊 (Scientific Information)
1950-1960,資訊檢索 (Information Retrieval)
1960- ,資訊科學 & 資訊學 (Information Science & Informatics)
1980- ,圖書資訊學 (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)
科學資訊 (Scientific Information) 的起源於 World War II, Cold War, Cuban Missile Crisism。
其作法為:成立專門搜集科學情報機構、建立龐大的科學情報間諜隊伍、建立軍事工程技術情報分析部門、迅速發展竊取傳遞科學情報的手段與技術。
其發展為:科研成果 -> 軍事情報 ->民間應用。
重要開創者:Vannevar Bush,在他擔任OSRD主席,撰文『As we may think』,揭示資訊科學的形成,被尊為資訊科學的奠基人。
資訊科學 (Information Science) 起源:電腦科技的發展與資訊爆炸-第二次工業革命。
其定義:研究資訊的特性及活動,管理資訊傳遞過程的方法,及為確保資訊能被有效利用的資訊處理技術–Borko, 1968
其重要學會及期刊:ADI -> ASIS -> ASIST -> ISIST? (尚未改名) ;JASIS -> JASIST
資訊學 (Informatics) 起源於1967年蘇聯米哈伊洛夫在『FID新聞通報』上發表論文,指出資訊學就是科學資訊理論的新名稱。 (資訊計量學)
其定義:有關科學資訊的記錄、收集、分析、總結和理論的處理、儲存、檢索等最適宜方法和手段的開發 - UNESCO, 1970
其研究:資訊的搜集、傳遞、交流、加工、和利用。
資訊科學一定會講到科技、技術,而資訊學就比較抽象了。
圖書館學 (Library Science) 起源:
1808 – Schrettinger著作提到圖書館學此術語
1836 – Panizzi訂定目錄規則
1876 – ALA成立
1887 - Gottingen and Columbia成立圖書館學校其定義:為閱讀、研究和參考目的而收集的一批書,按一定順序將各種文獻歸類收藏起來的場所– 法國大百科
圖書館員專業(Librarianship):專門針對圖書館員的專業設計的學科 (英國)
圖書館管理學(Library Management):專門針對圖書館這個建築物的管理學
王崇德對於圖書館學的批評:圖書館學有三大疑慮:缺乏理論,經驗知識居多;板塊式的知識構成;依工作業務發展出的知識。
圖書資訊學的起源於 Albany 大學討論會 (1977),兩個學門 (圖書館學 and 資訊科學) 合作產出。其定義為兩學門並列且各自獨立。
資訊學的前面可以加上任何東西,因為我們研究的專注於圖書館,所以稱為圖書資訊學 (有書目性質的資訊學)。針對這個學科,我們可以研究它的呈現或外顯特徵、研究它的行為、研究它的效果。
資訊的認知觀點:Brookes知識方程式:K(S) + ΔI = K(S + ΔS)K = Knowledge;S = Structure;I = Information;Δ表新增
科學 (Science):有系統的、有組織的學問,必須包括問題 (Problems)、方法 (Methods)、理論(Theories)。
模式 (Model):把真實世界做一個簡化的呈現。
理論 (Theory):有一組系統化、相關聯的通則。其中有個重點在於『要解釋為什麼』。
何謂圖書資訊學:經由引文分析法 (Citation Analysis),可以看到,圖資資訊學散佈在四周,可以說圖資資訊學沒有核心學問。而且圖資界沒有大師。
圖書資訊學的共識為:多元化 (Multi-disciplinary)、跨學域 (Inter-disciplinary)、大範圍 (Metasciences)、易變動 (Changing)。
資訊科學:一門研究資訊的屬性與行為的學門。
圖資人的資訊科學:
Information Science:資訊檢索、資訊行為等。
Computer Science:資料結構、程式設計、作業系統、網路通訊等。
Library Science:館藏發展、分類編目、參考服務等。
圖資相關資源:組織及會議:ALA, IFLA, ASIST, SLA, ARL, ALISE, etc.
圖資相關出版品:圖書館學 (Library Journal, C&RL, etc.);資訊科學 (ARIST, JASIST, IP&M, JoD, etc.)
圖資相關網路資源:電子期刊 (D-Lib Magazine, Information Research, etc.);Blog (TechCrunch, ?, etc.)
2025年學術圖書館環境掃描
2 天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